close

比薩-奇蹟廣場

↓圍牆外的攤販,攤位造型相當簡潔,未開張時像一座座的公共藝術。


 

↓攤販開張後的樣子。


 

↓奇蹟廣場入口處。


 

 

奇蹟廣場 (Campo dei Miracoli / Field of Miracles / Piazza del Duomo)

↓奇蹟廣場又稱為主教堂廣場(Piazza del Duomo),位於比薩城西北部,
廣場的綠色草坪上散佈著一組十一至十四世紀不同時期各自獨立但風格上又相互襯托的『羅馬式建築』風格的天主教宗教建築群─主教堂、洗禮堂、鐘樓(比薩斜塔)和墓園。

結構體都以乳白色大理石砌成,使用了大量的圓柱拱門,風格相互輝映。



 

 

↓洗禮堂 (Battistero / Baptistry)

洗禮堂的風格與主教堂一致,也是用潔白的大理石建成,最初由Diotisalvi於西元1153年開始興建,其後再由Nicola Pisano改建,到十四世紀才完工。

外觀分為三層,只在主要方位開四道門。

一般來說,洗禮堂通常採用八角形的建築型式,象徵復活的意義。但奇蹟廣場的洗禮堂平面是呈圓形,直徑39公尺。


 

 

↓外觀分為三層,最下層是密閉式拱廊,也就是所謂的「假拱廊」,只在主要方位開四道門。

中層的拱廊較小且與牆壁分離成立體狀,這與主教堂正面的手法相同,不過每兩座小圓拱的上方都有片鏤空雕刻三角楣飾,這是典型的托斯卡尼哥德風格。

最上層則開窗並飾以三角拱。


 

↓圓頂上立有施洗約翰的銅像,在入口處和其他地區的教堂一樣,有各種富有教誨意義的聖經故事


 



 

↓主教堂 (Cattedrale / Duomo)

主教堂是為了紀念比薩城的守護神聖母瑪麗亞而建造,起建於1063年,修築的工程從十一世紀持續到十三世紀才完成。


 

↓大教堂正立面高約32公尺(樓分4層,不連頂部。


 

↓底層入口設有三扇大銅門,上有描寫聖母和耶穌生平事蹟的各種雕像。

 

↓主教堂的外牆以卡拉拉(Carrara)的明亮大理石為材質,整體偏向白色,在正面裝飾其他色彩的石片,這種玩弄鑲嵌並以幾何圖案來表現的遊戲,是比薩建築的一大特色。


 

↓正面的銅門是十六世紀著名工匠Giambologna修製的作品)。


 


 

↓比薩大教堂--左前側。


 

↓比薩大教堂--左側翼廊。


 


 

↓比薩大教堂--左後方。


 

↓比薩大教堂--正後方。


 

↓比薩大教堂--右後方。


 

 

↓比薩大教堂--右側翼廊。


 

↓比薩大教堂--右側。


 

↓比薩大教堂--右側。


 

↓主教堂內部是由較寬較大的長廊(navata)與耳堂(transetto)相互交叉組成。


 

↓長廊被以同樣的羅馬風格迴廊柱分隔成五道,教堂的主體建築呈長方形的十字形(長95公尺),縱向有四排68根希臘科林斯式圓柱。


 

↓縱深的主殿與寬闊翼廊銜接空間為一橢圓形拱頂所覆蓋

 主殿用輕巧的列柱支撐著木架結構屋頂,祭司和主教的席位在中堂的盡頭。


 

↓聖壇的前面是祭壇,是舉行儀式的地方,為了使它更開闊,在半圓形的聖壇與縱向的中堂之間安插一個橫向的凱旋門式的空間。


 


 

↓後殿半圓形屋頂上契馬布耶(Cimabue)的福音書作者聖約翰(St John the Evangelist),臉部表情細膩,羅馬風格衣服的色彩團塊與褶紋極富立體感,是拜占庭式手法,值得一看。


 

↓講道壇是由喬凡尼比薩諾所雕,位於中央長廊,以非常戲劇化的群像來描繪耶穌的生平,被公認為是哥德藝術的傑作之一。


 

↓右側祭壇


 

↓右側祭壇


 

↓左側祭壇


 

↓左側祭壇

↓義大利物理學家伽利略年少的時候(19歲)就是在比薩大教堂裡觀察青銅吊燈的擺動,從而發現了鐘擺定律,自此揭開動力學研究的序幕。
下面照片中你有發現那盞青銅吊燈?(它是從天花板垂下來的)


 

 

↓比薩斜塔 (Torre di Pisa / Torre pendente di Pisa / The Leaning Tower of Pisa / Campanile)

其實比薩斜塔當初只是十二世紀初比薩教堂建成時,按建築群的總體規劃,所建造的配套鐘樓(Campanile,建造於1173年—1350年)。當年設計初衷是要建一座讓其他教堂黯然失色的「直立」鐘塔,以彰顯比薩的榮耀與財富,並紀念戰爭的勝利!當年的繁榮昌盛可見一斑!

為什麼「直立」鐘塔而今卻成了「斜」塔?!而且還斜而不倒呢?!說穿了,其實只是因為當初建築師沒有將塔址的土質詳加研究,造成土讓無法承受塔的重量,才導致直塔逐日傾斜成為斜塔。至於斜而不倒的原因嘛!則是建築師們欲藉拯救逐年傾斜的斜塔一顯身手,同心協力下的傑作!

這座堪稱世界建築史奇蹟的斜塔,不僅以它「斜而不倒」聞名天下,還因西元1590年科學家伽俐略在塔頂做過自由落體的實驗而更加遐邇聞名。


 

↓比薩斜塔和比薩大教堂形成了視覺上的連續性。比薩斜塔全部以白色大理石砌成,高54.5公尺,這八層圓柱形鐘塔塔內有螺旋式階梯293級,登上塔頂可眺望比薩一帶的美景。


 

 


 

↓以拱廊裝飾環繞的比薩斜塔每層外圍有許多根石柱,形成一圈迴廊,每根柱的頂部都裝飾著獸頭像,頂層更是精雕細刻,如同一頂皇冠蓋在塔頂上,使斜塔更加顯得古樸而雋秀,成為羅馬式建築藝術的典範。

 

 



↓比薩斜塔的建造史

比薩大教堂鐘樓的建造開始於1173年8月,工程曾間斷了兩次很長的時間,原始設計者是奧地利人利格爾穆、柏南努斯,歷經三任建築師,蓋了將近二百年(於西元1350年)才完工。

自鐘樓建成後,建築師測量發現,塔身繼續向南傾斜,塔頂中心線偏離垂直中心點竟達2.1公尺,但卻仍屹立不倒,創造了世界建築史上「斜而不倒」的奇蹟!正因為它的斜,和別人不一樣,名氣應了「歪打正著」,變得越來越大,參觀者絡繹不絕。

比薩斜塔曾經經歷很多次危機,兩次世界大戰之後很慶幸沒被炸毀。

根據現有的文字記載,比薩斜塔在幾個世紀以來的傾斜是緩慢的,它和地基下方的土層實際上達到了某種程度上的平衡,因此人們沒有對斜塔進行特意的維修。然而1838年的一次工程導致了比薩斜塔突然加速傾斜,人們不得不採取緊急維護措施。在1838年的工程結束後,比薩斜塔的加速傾斜又持續了幾年,然後又趨於平穩。

西元1972年10月,比薩發生地震,斜塔大幅度搖擺達22分鐘之久,義大利當局發現塔頂偏離中心,已從500多年前偏離2.1公尺增至5.2公尺,並以平均每年以1公分的角度傾斜,傾斜的程度日益加劇,世界奇蹟比薩斜塔岌岌可危,面臨倒塌之虞!

為了遊客的安全和延長斜塔的壽命,因此斜塔從1990年1月7日起關閉,進行整修。

經歷12年的維修,耗資約2500萬美元,鐘塔不再繼續傾斜,建築師們把斜塔扶正了44公分,令塔頂中心偏離垂直線4.5公尺,傾斜度恢復至十八世紀末的水平,回到安全的傾斜角度內(地基朝南向水平線傾斜了5.5度),才在2001年12月15日起再次向世人開放。

專家認為,只要不出現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經過修復的比薩斜塔,300年內將不會倒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rkgogokim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